數位島嶼

募集臺灣景觀、文化、民俗等多樣影像,打造全民共享的「數位島嶼」。

募集臺灣景觀、文化、民俗等多樣影像,打造全民共享的「數位島嶼」。

網址數位島嶼 cyberisland.teldap.tw
上線時間2006年5月 上線,2013年5月 移交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維運。

數位島嶼作為臺灣影像的窗口,提供各種身份之個人及單位使用,包括攝影名家、文史工作室、民間典藏家、小型典藏單位,以及對攝影有興趣的民眾等使用,亦廣納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如攝影名作、文史記錄、老照片、生活紀實等內容,共同集結成網站中「名家櫥窗」、「私家寶庫」、「專題展覽」、與「臺灣拼圖」等單元。各單元簡介如下:

1. 名家櫥窗:為珍藏經典的臺灣影像,數位島嶼規劃名家櫥窗專欄,匯集臺灣攝影界不同時代背景之菁英傑作,從二十世紀初的鄧南光、張才、周鑫泉到楊永智、鐘永和、簡永彬、黃子明、沈昭良等中生代、新生代攝影家。匯集各時期以紀實觀點或藝術手法呈現的寶島風情,期望永續典藏珍貴的影像,並介紹、推廣這些寶貴的影像作品。

2. 私家寶庫:包含地方工作室、藝術創作者、地方典藏與民間典藏機構等單元,許多關心這塊土地的工作者,懷著對斯土斯民的情感成立工作室,收藏當地特有的文史資料及生活影像,透過當地人的觀點,用不同角度了解當地文化資產,挖掘數位典藏的各種可能。

3. 臺灣拼圖:臺灣368個鄉、鎮、市、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與驕傲,「數位島嶼」在2012年推出「臺灣拼圖」活動,透過向全民徵求照片,以發掘臺灣各地之美。這項活動推廣以影像的地理位置重新定位自己的認同與識別,照片類型包括生態、社會、科技、景觀、娛樂、教育等,希望完整匯集臺灣各時代、不同領域的代表影像。

4. 影像隨筆:分為主題展覽與素人策展。主題展覽部分,定期邀請攝影名家或各類議題之研究者,分享社會觀察的特殊觀點和創作甘苦經驗。用「說故事」的方式,以影像為媒介,進行對話交流,同時廣納各種觀點與想像。

5. 會員聚落:臺灣珍貴且具特色的影像不只藏於機構或博物館中,當下仍有許多地景、地貌、人文景觀、社群聚落正逐漸改變其面貌,需要即時拍攝、記錄。為深化數位島嶼達到「臺灣影像窗口」之功效,數位島嶼規劃會員聚落專欄,民眾只要申請帳號皆可上傳作品,擁有專屬自己的會員站臺,享有上傳照片展示相簿及Google地圖標示功能。並透過各種活動宣傳和推廣,向社會各界徵求精彩的臺灣影像,無論是著重於紀實、或是著重於美感表現,各式影像將能共同綴補出精彩而豐富的臺灣面貌。同時,也藉由會員聚落推廣使用創用CC授權條款,舉凡非商業用途皆可下載利用,期待藉此培養出民眾尊重並善用智慧財產權的習慣,進而達成影像全民共享的精神。

6. 徵件活動:不定期舉辦徵件活動,提供獎狀、紀念品鼓勵民眾投件,提升大眾對於隨手記錄生活周遭景象的關注與重視。歷次舉辦的徵件,例如:老店老攤老買賣、俯瞰臺灣、什麼樣的十年?放學後回家前等,不論是以翻拍、掃描投件,或是數位相機拍攝,在在顯示出仍有不少民眾持續默默在關心臺灣這塊土地。

此外,為強化各族群之攝影愛好者使用數位島嶼網站的依存性,亦利用社群網站開設數位島嶼臉書專頁,加強與網站成員的互動,一方面便於宣傳網站內容與活動資訊,達到良好之口碑行銷成效;一方面能夠快速、立即地與網站成員互動,強化會員對於數位島嶼網站的黏著性。粉絲成員人數已達5,231人。每週成員互動人次約348人,含連結點閱、按讚、圖片點閱、影片播放等互動次數約達800次,粉絲專頁貼文觸及人次每週約2,000人次。定期持續於粉絲專頁辦理徵件活動宣傳以引起會員及社會大眾注意,利用社群網站的即時回應、分享、留言等功能,達到持續與會員互動,加強會員黏著性及會員口碑行銷之功效。

網站資源統計

  1. 名家櫥窗:目前已邀請超過53人採用CC授權,無償提供約332組系列作品,10,000張珍貴影像予社會各界進行非營利之推廣、研究、教育使用。
  2. 私家寶庫:目前已邀請超過55人(單位)採用CC授權,無償提供約354組,7,238張珍貴影像予社會各界進行非營利之推廣、研究、教育使用。
  3. 影像隨筆:目前總計完成132篇圖文並陳之影像隨筆專文。
  4. 會員聚落:截至2015年9月24日,網站會員共9,884人,共徵集約74,443張影像。

網站流量統計

依據Google Analytics(2013年3月-2015年9月24日)統計

  • 網站造訪次數:167,930
  • 單次造訪頁數:6.01
  • 平均造訪停留時間:00:03:48
  • 造訪者國家前三名分別為臺灣、美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