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檳榔」是植物、是藥材、還是文化中的一環,展覽不藏私地一次公開檳榔其來有自的風情萬種。

「檳榔」是植物、是藥材、還是文化中的一環,展覽不藏私地一次公開檳榔其來有自的風情萬種。

檳榔在臺灣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卻也是帶有負面形象的作物,但是本島食用檳榔的習慣由來已久,已成為文化的一環,「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即是最新的學術研究和數位典藏資源,展示解說檳榔豐富多元的文化意涵。展覽活動並與「數位島嶼」網站合作,舉辦「檳榔寫真」主題徵件,徵得96件作品,從中選出17件優選作品展出。「展覽內容共分為六區,包括:

  1. 國度與疆界-檳榔的分佈:展示檳榔文化的流傳與分布,以及中國方志記載的檳榔風俗;
  2. 物種與生態-檳榔的生物特徵:介紹檳榔的物種和自然特徵;
  3. 洗瘴丹與致癌物-檳榔的藥物特性:說明傳統中國醫學對於檳榔的藥方運用,以及現代醫學對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研究報告;
  4. 禮物與祭品-檳榔的社會功能:展示檳榔與生活的密切關連,說明檳榔是情愛、社交、婚禮等場合的禮物,也是宗教儀典的祭品、行使巫術的法物;
  5. 文學與歌謠-檳榔的文化詮釋:以多媒體互動方式,展示古代文人的檳榔體驗或對檳榔的歌詠,以及近現代的檳榔歌謠;
  6. 展示與體驗-檳榔攤上吃檳榔:於檳榔攤實景展示各種檳榔口味、工具、及檳榔相關生活用品、手工藝品等。

臺北場展覽期間並舉辦兩場一日檳榔店長活動,由家中經營檳榔事業30多年的研究者擔任講師,介紹臺灣檳榔攤一天工作實況和文化,並親自教授民眾包檳榔流程,最後再由民眾親手繪製檳榔扇,作為當日紀念品日,反應相當良好。

臺北展結束後,本展覽於2015年4月14日移師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出。開幕記者會當天,由檳榔姊妹花詼諧橋段開場,不僅出席民眾踴躍,並有超過30家媒體前來採訪。5月16日並舉辦一場「解剖檳榔族」閱讀講座,講解檳榔文化的古今之變和族群差異。

臺中展出期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楊翎研究員曾為其籌劃中的「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暨巡迴展」前來洽談,因該展覽其中一區規劃介紹臺灣檳榔文化,爰使用「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採集製作之檳榔相關文物、道具和檳榔攤木作,並於2016年分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檳榔文化展物件。

主題網站

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特展資訊

臺北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2014.09.01-2014.12.20)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參觀人數:約4,001人

臺中場(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015.04.14-2015.08.16)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參觀人數:約21,075人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