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惟亮音樂文獻數位化

篩選、翻譯與數位化史惟亮教授留存於德國的一批珍貴紙本檔案。

篩選、翻譯與數位化史惟亮教授留存於德國的一批珍貴紙本檔案。

執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網址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畫 archive.music.ntnu.edu.tw/wlsh/
數位化
筆數
  1. 史惟亮網站擴充:文件87筆、書信39筆、節目單44筆、簡報14筆。
  2. 史惟亮56捲盤式錄音帶數位轉檔。
  3. 完成《音樂紙質文獻保存指南》初稿乙份。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共同規劃、推動「有聲文獻數位典藏內容建構與國際標準認證計畫」,針對史惟亮教授在德國求學時所留存乙批紙本檔案進行系統性整理。這批檔案為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於2013年所徵集「歐樂思檔案」的一部分。

歐樂思(Alois Osterwalder, b.1933)是瑞士籍天主教聖言會神父,1960年代,聖言會積極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當時受命關懷維也納中國留學生的歐樂思神父,結識了來自臺灣的學人,其中包括留學生史惟亮。當時歐神父十分認同與支持年輕史惟亮在民族音樂方面的理念,1965年成立「華歐學社」(為今日東亞研究院前身,Ostasien‐Institut,德文簡稱OAI)於德國波昂,以共同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工作,同時獨力募集龐大資金,協助史惟亮回來成立臺灣第一個音樂圖書館。史教授後來也在許常惠教授的參與下,促成「民歌採集運動」,導引文化自覺,寫下臺灣近代音樂史上重要一頁。

這批檔案以1964~1969年期間,史惟亮留學歐洲所生產的各種紙質文獻資料為主。內容有史惟亮與歐神父自1964年底開始籌畫成立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中國音樂研究中心,與臺德兩方推動中西音樂文化交流的種種活動紀錄或資料,數位檔案包括:文件87筆、書信39筆、節目單44筆、簡報14筆。整理工作包含篩選、翻譯與詮釋紙本文獻,同時以從德國攜回的訪談錄音作佐證,進行比對,與判讀文獻裡的人物、歷史背景與當時的事件脈絡,再將完成分析的文件交予專家審核,確認無誤後,方執行網站內容擴充,一併納入「史惟亮音樂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除了紙本文獻數位化,為補充臺灣六十年代「民歌採集運動」工作第一手內容,另將史惟亮教授所錄製的56捲盤式錄音帶執行數位轉檔作業,由獲得維也納有聲檔案館認證的師大團隊依照國際標準作業流程完成。師大團隊成員為此特於2014年7月遠赴維也納接受專業技術訓練,並邀聘專家作為師大駐校藝術家,隨地隨時訓練與指導,以提升受訓人員的專業度,確保數位化品質。師大團隊亦皆在密集的培訓後獲得維也納有聲檔案館頒予結業證書。

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亦在此時集結累年經驗,撰寫《音樂紙質文獻保存指南》乙書,針對所有音樂性紙質類史料原件,自蒐集、清點、整理、編目、儲存、數位化乃至建構資料庫等典藏過程,進行完整介紹,以作為華人地區音樂文獻保存之規範標準;為使內容詳盡正確並符合國際認可的典藏規格,此書由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民俗中心(American Folklife Center, Library of Congress)前檔案研究員Dr. Nora Yeh與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音樂圖書館館長Prof. Judy Tsou擔任審稿與顧問。另為配合師大審查作業與規範,預計2016年正式出版。

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黃均人副教授以這項合作案內容作基礎,撰寫論文,獲「國際音樂圖書館、檔案與文獻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Libraries, Archives and Documentation Centers, IAML)年會接受,並於2014年7月在安特衛普年會發表專文〈Alois Osterwalder Collection of the SHIH Wei‐Liang Archive: A journey from Bonn to Taipei〉。

而歐樂思神父,在2013年透過東亞研究院臺灣學者黃淑娟博士與臺灣師範大學取得聯繫,將他為臺灣珍藏了近半世紀的大批傳統民歌採集錄音母帶、兩百封書信與文件,以永久出借的名義,讓其返還臺灣,並同意讓以數位典藏。作為隱身在臺灣近代音樂史幕後的重要推手,2015年7月,高齡82歲的歐樂思神父獲得由臺灣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創辦的「臺法文化獎」,以表彰歐神父為臺灣、歐洲文化交流的無私付出與貢獻。